2月中旬,2012年行业大调研结束后,杨世滨在总结会上说:“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而且市场形势将更严峻。”具备全球战略发展眼光,率先走出去的企业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而国内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工人工资上涨、成本走高、融资难等压力,企业发展严重受阻。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大型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行业有可能出现更多的百亿企业、千亿集群。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行业洗牌”再次被提及,我国针织企业、集群应何去何从,会议给出了答案: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集群亟待二次规划。
不容小觑的内需市场
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25.8亿元,同比增长17.1%。大商集团以及百联集团年销售更是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年销售超百亿元的百货商场有几十家,三四线城市的百货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1998年,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票房是3.6亿元,占全球的2.4%;2010年,《阿凡达》在中国达到2.5亿美元的票房,占全球的8%;2011年,《变形金刚3》坐拥中国11亿美元票房,占全球的15%,《功夫熊猫2》在中国有2.5亿美元票房,占全球的14%??有数据显示,2011年每部好莱坞影片在中国平均产出3741万美元,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国家。
针织服装消费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杨世滨在报告中给出了官方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05~2011年针织服装进口价格一路上扬,从1.48美元上升到7.56美元。“我们每年平均进口2.52亿件针织服装,如果每个消费者购买5套,意味着有5000万人消费这些高价服装。可以看出,我国的内需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公布的数字更加验证了中国内需消费市场的潜力。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25.8亿元,同比增长17.1%。据了解,大商集团以及百联集团年销售更是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年销售超百亿元的百货商场有几十家,三四线城市的百货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今年1~2月份,我国百货业整体运行保持了稳定增长,来自94家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员企业的经营统计数据显示,百货实现销售总额3762亿元,同比增长22.2%。
二次规划聚焦园区发展
二次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园区内协作效能和展示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成为城市群新名片;形成新的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打造新百亿、千亿强势集群。
山东嘉祥县是中国手套名镇,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个镇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手套制造加工,该镇60%以上的税收也来自于手套业。嘉祥手套行业协会负责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镇是一个手套产业集群,镇里有很多村子,做手套的企业都分散在各个村子,该如何集聚?”这其实是目前很多针织产业集群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形成更高层次的集聚效应?当然,这不只是空间上的集聚,关键是资源如何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整合、利用。
“第一次规划是集群发展优于个体发展,现在是打造新型园区,将各种要素集合在一起。园区发展优于集群发展,这就是二次规划。”杨世滨说。据中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业产值比率超过7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城市群的形成意味着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力量的强化投入,可能会产生聚变效应。二次规划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园区内协作效能和展示功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成为城市群新名片;形成新的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打造新百亿、千亿强势产业集群。”杨世滨分析道。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比较明显。目前,该园区开发面积5.7平方公里,拥有入园企业430家,85%以上的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园区内形成了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等前、中、后道配置合理的产业链。该园区经编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行业总量的7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是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该园区企业生产的灯箱广告布、篷盖布约占国内市场的70%,经编土工材料约占国内市场的40%。2010年该园区平均每亩土地产值359万元,人均年产值109万元,人均利税5.3万元,远远高于全国纺织行业平均水平。
杨世滨总结说,企业面临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和重组时,可以通过调整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尽快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对于承载中国针织行业发展的30多个产业集群来说,要实行二次规划,形成新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
创新品牌运营思维
运营品牌做广告是免不了的,但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让品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才是最重要的。
3月底的行业三大展会给人们透露了一个更加强劲的信号,即无论是品牌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解决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品牌文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快速推动企业的品牌化发展。在此次会议上,上海品牌交易中心总裁苏强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上海品牌交易中心由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示范基地、北京大学中国产权与PE市场发展研究机构共同发起筹建,是针对品牌产权交易的第三方市场,是以品牌的股权、物权、债权以及知识产权等各类品牌属性的文化产权作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权益类市场交易平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品牌化运营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而这也成为上海品牌交易中心的创新之处。在筹建过程中,该中心吸引了银行、基金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众多金融机构,专项成立了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以及渠道基金,分别投入到不同成长阶段的品牌企业,帮助企业健康成长。“上海品牌交易中心具有品牌价值发现的作用,并为企业提供资源整合的渠道,助推产业升级,打造品牌梦工厂。”苏强说。
记者在与企业交流中,听到不少企业提及做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然而,企业对于品牌的理解不尽相同。当然,运营品牌做广告是免不了的,但让品牌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让品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才是最重要的。在市场发展变革中,创新品牌运营思维或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